重建缘起及规划
人物事迹
道教知识
现行道教常用斋醮科仪之简介现行道教常用的斋醮科仪很多,大略有:早晚坛功课、接驾、祝寿、进表、炼度等等,现择要分述如下。(一)早晚坛功课道教住观道士每日早晚例行的科仪。约起于南北朝以后。据《早晚功课经•序》曰:"功课者,课功也。课自...
孔子游乎缁帷之林,休坐乎杏坛之上。弟子读书,孔子弦歌鼓琴。奏曲未半,有渔父者,下船而来,须眉交白,被髪揄袂,行原以上,距陆而止,左手据膝,右手持颐以听。曲终,而招子贡子路,二人俱对。客指孔子曰:「彼何为者也?」子路对曰:「鲁之君子也。」客问...
康熙二年,岁在癸卯,十月之吉,昆阳子说戒于金陵碧苑,谓凝真子邵守善、扶摇子詹守椿曰: “余自髫年慕道,识透浮生不实,幻境无常,要免轮回,蚤修至道。但崆峒虽近,广成子未许相逢;蓬岛非遥,凡夫身安能得到?务必远离污秽,扫尽尘沙,消磨妄...
道教“北斗七元”消灾解厄~竟然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星君北斗七元即北斗七星。古人对星辰的崇拜起源可以追溯至几千年前,新石器时期的岩画中就有着丰富的日月星辰崇拜的图案。在汉代就已经对北斗七星有明确注解:“一为天枢,二为天旋,三为天玑,四为天权...
太乙救苦天尊有"寻声救苦天尊"、"十方救苦天尊"等号,简称救苦天尊。相传其为玉皇大帝二侍者之一,配合玉帝统御万类。道教说他由青玄上帝神化而来,誓愿救度一切众生,所以炁化救苦天尊以度世。据《太乙救苦护身...
在道教神系中,有几位出现时间比三清尊神还早,且神阶很高的尊神,天、地、水三官就是其中之一,其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灵,亦称“三官大帝”,“三元大帝”,“三官帝君”。三官大帝的信仰渊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。在原始时代,天、地、水是人们...
六丁六甲与四值功曹、二十八宿、三十六天将、七十二地煞等同为道教的护法神将,经常在禳灾中被道士召请,历行风雷,制伏鬼神。六丁六甲为六丁神和六甲神的合称,其神十二位,道经中说他们最初是真武大帝的部将,《重修搜神记》载:元始命玉皇上帝阵诏,喝玄武...
在北京白云观东院有一座建于清代的雷祖殿,专门供奉道教的雷神。其实,以前我国城乡建有许多供奉雷神的庙观,一般称为雷公庙,庙中塑有令人惧怕的雷神。而且不仅在民间,宫廷也有祀奉雷神的,如明嘉靖皇帝曾在太液池(今北梅公园)东北隅建有供奉雷神的&qu...
与西王母共为道教尊神的东王公,又称“木公”,“东华帝君”。究其源,可追溯到战国时期,当时楚地信仰“东皇太一”神,又称“东君”,即为神化了的太阳神(太阳星君),此为东王公之前身。东王公一词,始见于晋葛洪《枕中书》,书中称之为扶桑大帝,文曰:“...
泰初有无,无有无名;一之所起,有一而未形。物得以生,谓之德。(《天地》)故形非道不生,生非德不明。存形穷生,立德明道,非至德者邪?(《天地》)严君平《老子指归》:太上之象,莫高乎道德。《老子想尔注》:一者,道也。……一散形为气,聚形为太上老...